名醫看健保 一把「薪」酸淚
前言:健保局為醫院戴上自主管理、卓越計畫的緊箍咒,以控制健保費用的不斷攀升,但醫院卻把這緊箍咒,巧妙地轉戴到患者眾多名醫們的頭上,只是醫院一唸緊箍咒,痛苦的除了名醫外,還有他們的病人們,這種現象只是施行新制的陣痛而已,還是他們全成了新制度下的犧牲品,值得觀察。 
採訪:記者楊菁菁、羅碧、王昶閔、洪素卿、魏怡嘉、黃淑莉、丁偉杰、余雪蘭、楊國棠、歐素美、蕭夙眉、王乙徹、徐夏蓮 
整理:記者徐夏蓮 
醫院限制病人掛號、限制檢查,甚至限制開刀、住院,對醫院而言,不論是「將本求利」,還是「救亡圖存」,都直接對醫師造成減薪或扣薪的衝擊,尤其是患者超多的名醫,損失更是慘重;只是病人也好不到那裡去,醫師一句沒藥了,病人只好透過管道買,荷包失血也不輕。 
醫院在沒有實行自主管理、卓越計畫前,拚命叫醫師衝門診量、住院量、手術量,衝!衝!衝!如今是衝到大家滿頭包,薪水主要是靠高額獎金的醫師,最近傳出薪水有人減了五成左右。 
有醫院醫師表示,一個月大概平均減薪五萬至十萬元,還有醫院醫師比慘,指出他們平均一個月還減薪六萬至十二萬元,醫師們就笑著說,以前大家是比薪水誰高,現在是比誰減的最多,減的越多,表示自己以前身價越高。 
醫院在沒有施行醫院自主管理、加入健保卓越計畫前,希望病人越多越好,如今醫院在多做多虧下,千方百計的限制掛號,有醫院就規定,那位醫師想大發慈悲,為病人加掛號,病人的診察費、藥費、檢查費就全部直接從醫師的薪水裡扣。 
名醫們薪水被扣得慘兮兮,至少還換回了時間、換回了家庭生活,但是病人們掛不到號,危及的卻是健康、甚至生命。 
就有腎臟病患反映,她固定要打紅血球生成素,否則就會貧血,九月底時,醫師當時一句「現在醫院缺貨,怎麼辦」?就沒下文,幸好她的女兒是藥劑師,只好自掏腰包透過管道替老媽買來打。 
她說,打長效的藥一劑要一千至一千兩百元,短效型一劑四百至七百元,她還要吃一顆單價就要二十八元至三十三元維持腎功能的藥,一天要吃六顆,九月份的醫藥費就多花萬餘元。 
減一顆藥到底有沒有關係,雖然健保局指出,減的大都是味素藥,醫師不會亂減藥,但仍有病人家屬為求心安,還是自行到藥局補買被減掉的藥,一個月多花五千多元,這還必須有醫藥背景,才能透過管道買到處方用藥。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健保局說法╱醫院如違規 將予處分
自醫院總額上路後,部分醫院傳出限診、限號的情形,健保局官員表示,健保局已督促各分局,一旦有類似情事傳出,一定要深入瞭解是否確有其事及原因為何,如發現有違規的情形,除依健保法令處分之外,亦會通知所轄地方衛生主管機關予以懲處,以確保民眾就醫權益。 
健保局官員指出,在健保費率無法適時調漲的前提下,為抑制每年不斷成長的醫療支出,總額是不得不為的做法,健保局為了正向鼓勵醫院在總額實施後,仍盡力維持其一定的醫療服務品質,於是提出「醫院卓越計畫」。 
健保局說,卓越計畫由醫院主動申請參加,健保局會依照醫院所提出的執行目標進行監控,如果醫院所訂定的執行目標達成率高,未來在協商健保醫療費用給付時,可獲得較好的給付待遇。 
由於外界對於總額的實施將導致醫院採行減診、管控藥品及拒收重症病患,進而造成民眾就醫不便仍存有疑慮,健保局官員表示,健保局十分重視,決全面展開「醫院卓越計畫效應行動方案」,將對醫院相關醫療檔案進行分析,且強化稽查業務,不定時到各醫院訪查與輔導,同時要求「病患服務中心」,建立民眾檢舉案件即時處理機制,提供民眾掛不到號時的必要服務。 
至於所謂「名醫」看診量因為醫院總額而受到限號的影響,健保局官員表示,限診為各醫院各自決定的措施,健保局無權置喙,若醫師看診量過高,每個病患分到的看診時間,反而會縮短很多,對此健保局自然並不樂見。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名醫的魅力╱醫術好又和藹 病人最愛
名醫吸引病人的魅力到底在那裡?什麼樣的病人非找名醫不可? 
名醫以「醫術高超型」為大宗,他們的醫術高出同儕一大截,即使醫術和EQ不成正比,照樣能讓病患趨之若鶩;最讓病人窩心的名醫則為「和藹可親型」,他們的和善對病人而言也是一種藥 - 心藥。 
而「帥哥美女型」的醫師,病人也絕對不會少,他們會讓病人眼睛一亮,突然忘記病痛在那?想不成為名醫也難;日劇白色巨塔中的醫師集英俊、醫術高超、視病猶親於一身的「白色巨塔型」,如天之驕子般,是病人心中的完美醫師,他們的病人鐵定是多到趕不完。 
至於曝光率超高的「媒體型」名醫,有讓民眾一生病腦中立刻浮現的功能,門診門庭若市想當然耳;另外還有搭上養生、減肥等流行風潮,「跟上時代型」的名醫,他們嗅出社會脈動,知名度迅速上升,病人半夜都會捧著鈔票找上他們。 
至於日本漫畫的「怪醫師秦博士型」作風獨特,醫術高超,不醫則已,一醫包好,又有廖添丁「劫富濟貧」的俠情,想不成名也難。 
名醫的病人,又會是那些人?誰會非找名醫看診不可? 
「達官顯貴型」、「富商巨賈型」的病患絕對少不了,他們找那位名醫,讓名醫又再添光環,門診多到爆;當然名醫的主力群,還是以「貪生怕死型」的患者居冠,在不找某位名醫,就自認醫治無望的心理下,他們不來踢爆名醫的診間才怪。 
此外,全台甚至有國外「慕名而來型」的病患,加上將醫師從小醫師看到大主任的「死忠型」病人,也是名醫持續保持名聲不墜的大客戶。 
名醫的患者中,也夾雜一些「全國走透透型」,他們出現在全台各名醫診間,卻一直找不到一位名醫能讓他們滿意,只好繼續找下去,他們存在的目的,可能是要讓名醫更謙卑 - 自己並沒有比別的醫師更高超。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醫師的心聲╱被逼上火線 拒絕病人自己掉淚
「不是叫我們要視病猶親、不分病人貴賤、不得拒絕病人…如今醫院自主管理、卓越計畫,卻逼我們背道而馳,電腦被鎖死,病人一再哀求,也沒辦法幫他們加掛號,我一再問自己,到底還配不配當一位醫師?」 
以後三、六、九、十二月不能看病,因為這是每季最後一個月,額度一定快爆了,一位加入卓越計畫醫院的精神科醫師九月初時,健保第三季額度就已經用光了。一位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掛不到號,家屬跑來哀求他想辦法,他只好請家屬自己來看電腦,早被醫院鎖死根本掛不上號,不是他不肯幫忙,病人臨走時一句「醫院怎麼這麼沒醫德…」,讓這名醫師難過地掉淚。 
「我從沒有想過,自己竟然有一天會被罵這句話,雖然患者家屬是罵醫院,不是直接罵我,但聽到耳裡卻仍心如刀割,因為我執行了醫院的命令」。這名醫師問自己「我錯了嗎?」 
一位新陳代謝科名醫痛心地表示「我只能騙掛不到號的患者,回去再多試幾次就會掛上號,請吃了不合藥物的患者,千萬不要把藥給丟了,一定要拿回來給我,說不定可以讓掛不到號病人應急」。 
看到醫院竟修改掛號程式,將電腦掛號系統鎖死,一位以直言聞名的名醫氣憤地表示,醫院其實也賺得夠多了,現在正是回饋患者最好的時機,還把掛號鎖住,想控制成本、創造盈餘,到底醫院是要救人,還是只顧賺錢就好? 
一位住院醫師看不下去,他最尊敬的主任竟搖頭說不必幫病人檢查了,氣得質問「主任,你不是教我們要視病猶親」,才被院長叫去罵科內額度早就爆掉的主任只能回他「難道你親戚中,就沒有仇人?」 
這位主任說,以前住院醫師問我這個問題,他考慮的是病人有沒有必要檢查,現在腦中浮現的,卻是科內額度還剩多少?都不知道要怎麼去教醫學生,因為他認為自己都說一套做一套,如何再把傳統那套價值觀,再灌輸到醫學生的腦中,害他們將來行醫後,和他一樣痛苦。 
一位主任級名醫,九月份在病患苦苦哀求他加掛號後,他在科內額度已爆掉下,反過來哀求病人饒了他,並激動地說:「你再逼我,我上吊自殺算了」,嚇得病人不敢再哀求他,但護士事後卻冷冷地向他表示「自殺也沒有人會救你,因為其他科別額度也爆掉了」。 
這些名醫們認為健保局有責任利用各種廣告,讓病人去瞭解健保這項制度,施行時也應該有健全的配套措施,健保局不能只看結果,卻叫醫師站在第一線,冷血無情地去拒絕和自己建立多年交情的病人。 
健保局認為病人大醫院掛不到號,就會自動到小醫院、診所去,這些名醫們感慨,問題沒有那麼複雜,但也絕對沒有那麼簡單,健保轉診的配套措施不拿出來,只是害醫師只好自己轉診到小醫院給病人看而已,問題解決了才怪!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病人的心聲╱掛號如打仗 救命不成焦慮更甚
「本來一個診看一、兩百個病人,如今限掛四十號、六十號,何時才輪到我掛到號?我看醫院不是限制掛號,而是限制生病」;一些非某醫師不看的病人們,如今嚐到「流離失所」的滋味,為了自己的健康,他們軟硬兼施,向健保局投訴、向醫院抗議、向醫師哀求,但換來的往往是「狗吠火車」的無奈。 
為什麼要找名醫?因類風濕性關節炎,就診十多年的王小姐,曾一共換過五位醫師,才找出她的病因,害她差點連命都沒了,叫她換位醫師,她形容簡直就是要她的命,她不滿地說,「你叫我換誰,我這輩子再也不會換醫師,如果換了害我控制得好好的病情惡化,健保局、醫院他們誰要出來負責」? 
同樣堅持不換醫師,罹患乳癌的曾小姐也義憤填膺地表示,「我為什麼會選擇這位在中部地區口碑超佳的乳房外科名醫,甘心忍受等到晚上十二點多才看到診的痛苦,因為他永遠給我正面的訊息,消除我心中不必要的疑慮,不像有些醫師會嚇我,他也從沒有因為病人很多在等,露出一點匆忙看診的神色,這名醫師的病人會多到用可怕來形容,不是沒道理的」。 
乳癌病友團體之一的中市開懷協會,最近也一再接到乳癌病友打來求助的電話,病友哭著表示,「醫師叫我要定期複診,但現在我一直掛不到號,丈夫怕我會掛不號,反而因焦慮造成癌症復發」。 
健保局大力推動家庭醫師制度,希望病患能選定一位家庭醫師,但患者的反應是要看科別。健保局中區分局舉辦關心重症患者傾聽說明會上,就有病友團體代表表示,大醫院掛不到號,只好跑到診所去看,但診所醫師一看她們是紅斑性狼瘡患者,又叫她們趕快去大醫院。 
「我們到底要去那裡看診,健保局要限制掛號也該看科別,這種病你叫我去那間診所看?」這位蝴蝶俱樂部的病友代表說,後來她看的醫師到地區醫院開了一診,看診時照樣從下午一直看到晚上,病人不跟著他們跑怎麼辦?她無奈地表示。 
「我都八十歲了,醫師幫我血壓控制得好好的,我為什麼要換別的醫師,我心臟裝了支架,一定要定期回診」,掛不到號而情緒激動的張老先生,最近臉紅脖子粗地向醫院服務台抗議,服務多年的志工,只能一再勸老人家別激動,這位在醫院工作多年的志工表示,她媽媽和這位老先生看同一位醫師,也掛不到號,但她在服務台值班,知道醫師真的很為難,連去拜託都不敢,可是媽媽怎麼辦?叫她換別的醫師又不肯。 
病患不滿地表示,醫院現在將這些病人數太多的醫師,改到其他醫院兼診,但病人就是這麼多,醫師出去別的地方看診,還不是換湯不換藥,質疑到底這是什麼新規定,真的搞不懂,不少患者火大地表示,若不是逼不得已,否則誰會愛來大醫院看病。 
「掛不到號,看自費總可以吧!醫師又說不行,如果被健保局知道,會被處罰」,一位掛了三家醫院都掛不到號的患者欲哭無淚地表示,現在是怎樣,看健保掛不到號,看自費醫師又不敢,那到底要看什麼才可以? 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