贊助商連結
皮膚科的門診中,來了一位王老先生,還來不及請他坐下,他馬上就挽起褲管,並霹靂啪拉地說:「汪醫師,你看,這是什麼皮膚?又乾又癢,實在受不了,聽說搓鹽巴、燙熱水有效,所以我每天洗澡就拚命地搓洗,滿舒服的;但為什麼晚上還是癢得睡不著;你看!都抓到流血了,還是很癢!」其實,困擾王老先生的,是冬天裡最常見的一種老年皮膚病,乃所謂的「缺脂性濕疹」或「缺脂性皮膚炎」(註:並非一定要潮濕才叫「濕疹」,濕疹在醫學上又稱「皮膚炎」)。另外,王老先生也犯了此病的三大禁忌,就是「搓鹽巴、燙熱水、拚命抓」,才導致今天病情的惡化。有鑑於許多人有這方面的困擾,筆者在此提供一些基本的觀念與訊息予讀者參考。 「缺脂性皮膚炎」(AsteatoticDermatitis)乃因皮膚的表面缺乏油脂保護膜,使得皮膚太乾燥,皮膚變硬而有裂痕,嚴重時並皸裂至皮膚深部,產生一種刺激、發炎、泛紅和劇癢等症狀的皮膚炎。此病雖非冬天的專利,但由於在冬季裡常見,故若在此時期發病,就稱為「冬季濕疹」或「冬季皮膚炎」(EczemaHiemalis),在國外又叫做「冬季癢」(WinterItch)。冬季癢是可以恢復的,因為每到春暖花開之時,多數患者的症狀就會逐漸消失。 一般來說,當年齡漸增時,皮膚不僅會較乾且油脂分泌量較少,若再加上環境中的濕度低或常洗熱水澡時,皮膚乾癢的情況會惡化,進而產生此一病變。此種皮膚病常見於六十歲以上的高齡者,多數就像王老先生一樣,會很不舒服,甚至可以用極端痛苦來形容之,所以說沒受此病糾纏的人是很幸運的。 雖然有些特異體質的人(或皮膚比較敏感者),一年到頭都有皮膚乾燥的問題,但多數人都是在冬季時發病;主要是因為這個季節的溫度低、冷風強且相對濕度較低,使得皮膚的角質層容易乾燥,缺乏彈性,而易發生皮屑和皸裂現象。 另外,當人們處於低濕度的環境中,如冷氣房內、有暖氣的屋子或辦公室裡,也會有乾燥、脫皮、泛紅、癢痛,甚至皸裂等皮膚症狀。近幾年來,除了有特殊疾病的患者外,有冬季癢的年輕族群有也有增加的趨勢,可能是因為有些人喜歡在冬天泡洗熱水澡的緣故。 冬季癢可發生於身體的任何部位,但多在皮膚油脂相當低的小腿前部、手臂和腰腹部等,而臉和雙手則通常是暴露於冬天乾冷的氣候,易因空氣中的濕度而發生不良反應。談到此,讀者一定會問:「為什麼好發於小腿前面呢?」有三大原因:一、此部分的皮膚容易受長褲或絲襪的摩擦刺激;二、此部分的血液循環功能較差,局部的養分供應較不足;三、皮脂腺分泌較少,若用肥皂清洗,更易雪上加霜,皮膚之保護油脂將所剩不多。此外,緊繃的褲緣與肚皮的摩擦,也造成腰部有類似的狀況。 治療皮膚乾燥的最好辦法,是維持皮膚的正常和健康狀態。若皮膚只是輕微乾燥時,可局部使用潤滑劑,如凡士林、凝膠、冷霜、或保濕乳液;建議您在局部的皮膚使用霜劑、於大面積的部位使用乳液。 若皮膚已經開始不聽話而嚴重發病時,則要找皮膚科醫師診療;通常大部份的冬季癢均可治癒,但若環境中的不良因素沒有排除的話,還是有復發的可能。除了醫師的診治外,病人本身皮膚的保養也很重要。雖然皮膚乾燥不可能百分之百的預防,但筆者願意在此提供一些建議: 1.洗澡時,請遵守三不原則,就是不要洗熱水、不要泡澡、不要常洗或洗太久。儘量避免使用肥皂,尤其是膝部以下和腰部區域。若不得不使用肥皂或沐浴乳時,應選用無香料者為原則。 2.養成每天保濕的習慣動作,特別是在洗完澡後三分鐘內要擦保濕霜(此時皮膚的水氣尚未蒸發)。 3.若室內空氣太乾燥時,需擺一盆水或加裝增濕器(Humidifiers)。 4.洗盤子或做家事時,儘量戴橡膠手套;不要用太強的清潔劑或肥皂;洗完手要擦護手霜。 5.皮膚易過敏者應穿著純棉衣物,居家應排除一些潛在的刺激物,如動物的毛皮垢屑、灰塵、霉等。 6.避免處於極冷的環境,保護皮膚不受外在冷空氣的刺激,暴露於外的皮膚須擦保濕液。 7.養成平時多喝水和運動的習慣。 8.若皮膚乾、癢、脫皮、或紅疹持續不退時,應儘快找皮膚專科醫師加以治療。 贊助商連結 |
Facebook討論 | |
---|---|
|